最MC论坛
标题:
解析ZenFone AR主打Google AR、VR 但对大众来说可能较像ZF3 Deluxe升级版
[打印本页]
作者:
五连环画
时间:
2022-4-20 01:11
标题:
解析ZenFone AR主打Google AR、VR 但对大众来说可能较像ZF3 Deluxe升级版
已经有一阵子没有新手机的华硕,即将在发表并宣布ZF AR这款新机的上市计划。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汽车电子、互联网应用产品、移动通信、智慧家庭、5G等领域成为
电子元器件
市场发展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带动了电子元器件的市场需求。
ZF AR是首款同时支援G DD,以及T平台的手机,简单说就是它可以跑G的VR及AR服务 应用程序,因此规格不弱,也有技术成分(T有它的硬件要求),但这个比较大的特色,可能也是它比较尴尬的部分。
VR跟AR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除了游戏、在厂商的展示上玩一玩,或是玩PGO、SNOW外,似乎没有那么普及到生活里,应用少,生态系未成形,因此以这个时间点来说,标榜DD及T,可能让ZF AR在市场上太前沿了,而有点尴尬。
可能顾虑到这一点,华硕也没有忽略其他部分,撇开VR跟AR两个功能,ZF AR还是一款有顾到规格、功能的手机。
ZF AR的规格有蛮多可以延伸阅读的地方:
处理器平台:
之前在COMPUTEX的采访上,BAV99BRVA-7有同学说什么时代了,还用S 821,当时也解释过,这支手机做了两年,在规划跟制作当时,S 821的确是当时比较好的处理器,因此平心而论,处理器选择并不是华硕诚不诚意的问题,而是制作过程不得不然。其821虽不新,但也不弱,比较后还是要参考售价来评价。
为什么一支要做两年,有几个原因,一是要做DD及T,要跟高通及G方合作,比方高通要专门为 T的处理器改架构,再加上开案当时是A 60,但后来70出了,于是本为60而设计的架构又得修改、测试、调整、来来回回的,于是时间就这么一点一滴的过去了
但华硕告诉我们,这个821是有为T化过的(软件上),因此整体效能会比一般S 821的机种要好,比方一般处理器跑耗资源的工作,到比较后常会因为要控制发热而降频,但ZF AR上的821,因为要跑T,而T又是个需要时处理大量影像信息的工作,因此华硕在温度控制上化,让它可有较长的时间维持在 上。
效能问题我们之后跑分见真章吧。
荧幕:
ZF AR的分辨率来到2K,多少是因为要显示VR画面的关系。
另外也因为要跑VR,符合DD的标准,因此延迟时间仅2毫秒,而反应时间短到1毫秒,两者都可以让大幅减少移动画面的残影感,这对观看VR的舒适度是很重要的,因为画面的变换 动态速度,必须跟我们观看时转头的速度同步,才不会有脑眼不一的晕眩感。
RAM:
这应该是台湾首支8GB RAM的手机吧。给这么高的RAM,是功能上必须,还是营销诉求呢
关于这点华硕工程师提到,执行T时的确需要比较多资源,但也不是一定要到8GB这么高,事上像首支支援T的L P2 P手机,就搭配4GB的RAM,华硕其有比必须的规格再多给一些。
A P:
恩,ZF AR有NFC,也有指纹辨识,是华硕少数支援A P的机种之一(另一支是ZF3 D)。
手机设计中规中矩不失质感。
正面采用G 4玻璃,背面覆上皮革,侧边则是金属框,ZF AR背面是有点弧度的设计,因此侧边更薄,上下都做了钻石切边, 有刮手,但背面皮革的手感很不错。
背面的相机是比较显眼的地方,直接拉线标示比较清楚。
ZF AR总共搭载了3颗镜头:2300万素主相机、运动追踪镜头、深度感知镜头。当使用T程序在测量空间时,颗镜头都会启动工作,主相机除了当一般的拍照镜头,
在使用T时,则是让我们观看虚拟物件在环境中的位置、样态跟细节。
运动追踪镜头则负责当镜头移动位置时(比方一下对天花板,一下对地板),可以追踪对到空间的那个位置。
深度感知镜头则是搭配红外线发 接收的信息,测量空间墙壁、物件跟目前的距离,这是为了替这个空间建一个3D模型,这样才会知道虚拟物件放进去时,是在这房间的什么位置,跟你的距离又如,然后当你靠近、后退时,物件也可以跟着放大、缩小,或是你把物件放远一点、放进一点,放角落一点,都可以变成对应的、该有的大小及角度,而且物件不会变形。
ZF AR将指纹辨识做在H键上,两边的虚拟键有背光,也可以设定背光常亮。
虽然采用了S AMOLED荧幕,但设定里并没有看到A D的功能,不过ZF AR支援双击或是往上滑唤醒,只是要看个时间跟通知也是方便的。
难得的是ZF AR虽然内建了更复杂的镜头组,但厚度跟重量没有明显增多。这也是为了将C或DD戴在头上看VR时需要的设计。底下是T-C、耳机孔及喇叭。
G的AR和苹果的AR
我们刚一直在讲DD、T,但我相信很多一般消费者知道VR跟AR是什么,但对DD及T是没概念的,这可能有点复杂,简单说的话,DD是G做的VR平台,有些规范跟标准,照着些规范跟标准作的VR硬件跟软件,搭配起来会有很好的体验。
T也是类似的平台,但是AR。
苹果在上周WWDC里也发布了他们给OS的ARK,这几个月让开发者准备,相信之后P 8或是其他可以更新成OS11的装置,就可以看到具体的AR应用。
苹果的ARK相对T是比较简单的。ARK侦测到一个平面后,就可以触发,让使用者放上虚拟物件玩(机人物游戏场景之类的),对硬件要求比较简单,但可呈现虚拟物件的范围,就是在那个平面上。
T就比较复杂,他是量测扫描整个空间,知道这房间的形状、距离、哪里有障碍物等的,而你可以在这空间的任何地方放上虚拟物件,而且怎么移动怎么旋转,物件都会跟着摆在这空间该有的样子做变化。也因为是扫描空间,因此可以做较复杂的室内导航、3D内外赏车、当作空间测距器、虚拟安排整个房间的装潢等等,属于整个空间的应用。但缺点就是,硬件要求高,要有个镜头、架构要特别化等,硬件难度较高,制作的厂商就少,支援装置就少。
两条是很不同的路线,那个会成功
虽有点想法,但在这里说有点离题了,在写OS 11的ARK时再来谈这个问题,不过大家的答案应该都不同吧。
ZF AR应该是好手机 但也是辛苦的
VR大家看很多了,但体验舒畅各有不同,以手机+眼罩式的VR来说,DD真的做得很好,配戴跟触感都很舒服,重量适中,延迟感低,加上遥控器操作,看VR时头不用转来转去降低晕眩感,但,不进台湾,我们法以正常的价格跟管道买到,又有何用?
如果是以市场热度、规模、成熟度、消费者接受度为考量,再决定进不进,那是否会沦为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装置没有到消费者手中,热度如何滋长规模如何成型
夏天之后G S8 S8+也会藉由更新支援DD VR,看到时候G会不会让DD头罩在更多上市吧,这次ZF AR在台湾没能跟着DD跟着一起搭售,个人觉得很可惜,但我相信这不是华硕不努力。而且到时候先拿到ZF AR的消费者,若想看VR,只能用C看DD的VR内容,我相信那不会是G做DD想要给大家的体验。
不能抹煞的是华硕团队们的努力,但时空上有点时不我予,那什么时候支援VR及AR可以成为A手机上一个际的卖点呢
不知道,还是取决于支援装置多少? 多少人买得到? 开发商愿不愿意投入? 系里的应用能不能吸引使用者? 服务完不完整…等,总而言之就是生态系什么时候形成,卖点就什么时候形成,但可能对颇为破碎化的A来说,需要更多的时间。(相对OS要做AR来说)
所以到底DD跟T有哪些应用,我们下一篇再来看吧。
(默默觉得手机虽是华硕做的,卖也是华硕要卖,但主打功能能不能成功却不是掌握在华硕手里)
欢迎光临 最MC论坛 (http://www.zuimc.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