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69246
- 阅读权限
- 90
- 注册时间
- 2021-11-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人气
- 点
- MC币
- 个
- 贡献
- 点
|
C PS ZOOM 这款产品于 2022 年 Q3 就已问世,当时仅在日本群众募资中贩售且上架没多久就售罄,而吉姆在去年 11 月底左右收到官方宣布开卖的消息也是感到又惊又喜,压根没想到 C T 会引进这款产品,毕竟属于少众市场。多个 元器件市场需求表现出明显的增长态势,一起拉动对功率半导体、半导体设计、半导体制造、PCB和消费电子模组等电子元器件的需求。
PS ZOOM 在紧凑的体积内塞入 100 与 400 的光学镜头,可拍摄 1210 万画素照片与 F HD 的影片,另外内建 P IS 光学防手震技术;若要用白话一点来解释它的定位,我想 PS ZOOM 就是一款数位单筒望远镜,观赏之余同时内建基础的拍照与录像功能。
●外观及特色介绍
PS ZOOM 的镜头位置设计颇为特殊,并未置于圆心处,吉姆猜测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光线入镜头内,带有点简易的遮光效果,镜头上方则设有两颗收音麦克风;前玉的材质似乎不是玻璃,因此收纳时要特别小心,稍微施力下压的话会有破损的可能。PS ZOOM 的 CMOS 感光元件尺寸仅有 13 吋,比坊间多数的智能型手机还要小,有效画素则是 1200 万,支援 1080 30 的影片录制能力。
镜头方面 PS ZOOM 的设计相当聪明,为了简化光学结构来缩减体积,仅提供100 与 400 两组光学焦段,内建 P IS 光学防手震技术,而 100~400 中间的焦段并不存在也没有数位变焦可用,不过切换到 400 之后有 2 的数位变焦可让焦距模拟至 800,但画质部分各位可想而知啦!近年透过简化光学结构来达到体积缩小的 C 产品之中,另外让我印象深刻的还包括光圈恒定的 RF 600 11 与 RF 800 11。
PS ZOOM 的体积为 334 508 1032(),重量来到 145 公克,机身外壳均为强化塑料,主色为白色辅以灰色,日本后续还有推出 B E 的全黑色版本,没想到国内现在也有货了帅气值瞬间飙升!
机身左侧设有一组外接埠,支援 M SDXC 记忆卡扩充以及 PD 充,同时可透过 USB-C 进行档案传输,采用内建电池设计,想必也是为了缩减体积故不提供电池更换。
PS ZOOM 机高设有组按键,包括变焦键、电源键以及选单,透过变焦键可单键切换 100、400 或 800(数位变焦),按下选单后需再透过电子观景器下方的拍照及录像键操作。
PS ZOOM 内建 039 吋 236 万的 OLED 电子观景器(更新率 60),这画质虽然称不上细腻但我想也是为了与续航力取得平衡,毕竟电子观景器的分辨率越高会越耗电。
EVF 前方设有ADSP-21160NCBZ-100感应器,会自动侦测眼睛是否有靠上藉此达到省电效果,选单的操作需仰赖屈光度调整器下方的拍照及录像键,虽然不够直觉但我想这也是折衷的办法,毕竟体积就那么点大,定位也只是普罗大众为取向,硬件规格上自然会有所取舍。
PS ZOOM 在机身上设有吊绳孔的位置,建议可以添购颈绳来使用,不论是户外观赏或记录都会比较方便,虽然只需要单手操作即可,但至少会比较轻松且因为重量轻盈的缘故,挂在脖子上也不易有不适感。
●100|400|800(数位变焦)视角差异
PS ZOOM 内建两组镜头,分别是 100 56 与 400 63,加上感光元件只有 13 吋,画质方面的表现我想各位也须太过苛求,毕竟这就是一台观赏为主、记录为辅的产品,携带性比同样望远能力的光学望远镜要便利许多,同时又具备基础拍摄能力。以下分别是光学镜头 100 与 400,还有 800 数位变焦后的结果比较,画质肯定比不上时下的智能型手机,但望远能力与操作的便利性还是保有一定的势,话说缩图烂图,传传 IG 或 FB 或许勉强还可以凑合着用啦!
【A组】100
【B组】100
●1080 30 录像功能
虽然 PS ZOOM 标榜有 P IS 光学防手震能力,但际在拍照或录像时并没有明显感受到防手震的辅助,且底部也未提供脚架孔,这也是我觉得比较可惜的地方,真的要稳稳拍或许就只能「土炮」将它黏在云台或是平面上吧
●C PS ZOOM 使用心得与结语
PS ZOOM 的定位其很明确,它本来就不是以拍摄、记录为主轴,而是提供消费者一个轻松在户外观赏鸟类、动物、球赛甚至是演唱会的「数位望远镜」因此在成像质量上本来就须太过期待,这就不是它的本质。跟原厂人员闲聊中才得知原来也有少部分人将它作为 B2B 使用,因为易携、望远、又兼具记录能力,所以可以用来查验大楼外墙剥落或是冷气漏水的情况,毕竟等效 400 的光学镜头并不易取得,S21 U 的十倍望远镜头也不过等效 240,更别说操作与携带性了!
想提升望远端的拍摄成功率,或许可以倚赖 10 连拍功能,毕竟连打个上百总会有中个、五张吧!前提是你有耐心挑照片否则还是交给专业相机吧!质的单筒望远镜除了价格不斐之外,体积肯定也会受到物理限制,因为进光量要大口径也得跟着变大,口径变大自然就反映在尺寸与重量上;虽然官方将它定义为「手持式超望远相机」,但我觉得称它为「数位望远镜」或许更为贴切,如果后继机能加入「测距」功能的话,我想会更有吸引力,例如高尔夫或建筑工地的测距用途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