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69246
- 阅读权限
- 90
- 注册时间
- 2021-11-25
- 最后登录
- 1970-1-1
- 在线时间
- 小时
- 人气
- 点
- MC币
- 个
- 贡献
- 点
|
在 10 月底发表的 DJI A 2 距今约 2 个月左右的时间,原厂赋予它的正式称为「磁吸式运动相机」,而 A 2 与前代 O A 相较来说根本称不上是升级,而是整个砍掉重练,包括配件及电池均是全新的生态圈,虽然可以利用转接头来搭配 O A 或 GP 的部分配件,不过这回 A 2 主打的「磁吸」才是重点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的兴起和应用不断深入, ic电子元器件流通领域涌现出一批具有特色的产业互联网商城。
单机身的尺寸超级小巧,但影像规格依旧不马虎,感光元件尺寸来到 117,镜头视角 155° 恒定光圈 28,影像画素比较大为 1200 万(RAW+JPG),4K 录像画质也进步到了 120,另外 1080-" ="1080产品参数、文档资料和货源信息" ="_">1080 也有 240 的高格选项,运动缩时的功能也没少!电子防手震的部分提升到 RS 20 超强增稳,同时加入超狂的 HS「地平线」增稳,这也是准备入手的玩家们可以期待的新功能。
A 2 的体积约只有 O A 的 23,且正方体的造型让它更利于搭配磁吸装置使用,内建陀螺仪侦测不仅让它有强大的 HS「地平线」增稳能力B32-1340,不论是倾斜或颠倒握持,拍摄前也会自动将画面回正,所以当你有倒置拍摄需求时也须担心。A 2 机身外壳以金属材质打造,坚固耐冲击之余对散热也更有利,但体积紧凑的缘故也使得 A 2 的废热不易排出,4K 影片录没几分钟整个机身就会明显发热,且是会「烫」的那种感觉。
A 2 的续航力也受到体积的牵制,电池容量仅 580 A,虽然官方标榜在 1080 节能模式下可连续拍摄 70 分钟的影片,但际上很难得到这种验室数据,且多数用户应该都会选择 4K 画质录像才对。A 2 的机高按键是电源开关及门键,关机状态下常按此键可以速进入指定的录像模式,再按一次就会停止录像并关机。
A 2 在机身的正面及单侧设有麦克风,值得一提的是机身就设有吊饰孔,须再加装外厂的保护壳来满足这需求,此外机背荧幕的规格为 176 英吋 350 ,支援电容触控且亮度也相当充足,足以应付户外烈日的环境,我想这点也是运动相机必备的条件。底座不仅具备磁吸能力,电子接点的存在更是为了资料传输与充电用途,因为单颗主机是不支援充电与记忆卡扩充的,这也是入手 A 2 之前必须知道重点!
A 2 的贩售版本主要分为「双荧幕套装(图左)」与「续航套装(图右)」,双荧幕套装的好处就是多了一块前荧幕,有利于拍摄者掌握构图与自己的表情;续航套装的功能就比较单纯了,可以透过它进行充电、储存容量的扩充,两种套装的电池容量均为 1300 A,但续航套装因为没有荧幕的缘故,所以相对也会比较省电,以下是双荧幕套装的外观及重点介绍。
前荧幕扩充模块的荧幕同为 176 吋 350 ,内建 3 颗麦克风,重量为 64 公克,官方数据显示「主相机 + 前荧幕扩充模块」可连续录像 160 分钟,当下录像分辨率设定为 108030(节电模式),关闭电子增稳功能之后测得,重点这是在验室的测试环境,跟际用下来会有落差。
A 2 需搭配前荧幕扩充模块才能播放声音,侧键功能与主相机功能一样,支援开关机与拍摄作业,但这里比较重要一件事就是「扩充模块」均不支援防水功能,这也是比较尴尬的部分,除非是加购防水壳才有解,但操作起来就是麻烦,而主相机既不能换电池也法单独充电,当你在恶劣环境下拍到没电手边又没有扩充模块的话,主相机就会变成一块「砖」。
A 2 与「前荧幕扩充模块」合体后,自拍时更容易掌握自己的表情及动作,且同样支援触控操作,但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这个扩充模块内建颗麦克风,因此不论是自拍、拍人或访谈,都能有不错的收音表现。不过「前荧幕扩充模块」对比「续航模块」来说,售价要多了 NT$3290 元,如果需要多颗电池作后援的话,等同需要多颗「续航模块」,单颗的售价为 NT$1899 元真要买起来的话其超伤的,我想一般消费者应该不会这样搞吧!
不论是「前荧幕扩充模块」或「续航模块」的底座都不存在电子接点,但倒是可以倚赖磁吸单纯做组合收纳的用途,不过每次这样组合后比较末端的模块块总会闪烁绿灯,总是有点担心电力因此被消耗。
「蓝牙遥控加长杆」是 DJI 专为 A 2 推出的新配件,云台可拆卸且为通用的 14 螺牙,这根自拍杆打开后就可作为简易脚架使用,杆子上的控制器为蓝牙连线,而且可卸下单独使用,这点相当的方便。但是就是因为 A 2 的续航力在太弱,只要是未拍摄的状态下我都会立即关机藉此省电,但关机后再开机就得重新与蓝牙遥控器配对,反覆几次后我就觉得烦了后来索性不配对单纯将它作为自拍杆使用,当然如果你完全不担心待机时的电力耗损,长时间连线作业当然没问题,但我个人比较不能接受就是了。
「磁力球头组件」使用的云台与蓝牙遥控加长杆的云台一样,磁力球头组件的底部有奈米胶,洗净后便可以重复使用,但我提醒大家使用前一定要确认黏贴表面没有脏污且为全平面,这样才能黏得牢固。
慢动作影片|1080 8
A 2 的慢动作规格完全被 GP HERO10 给海放,重点还是在于 A 2 在 27K 画质下也只能记录 120,但 GP HERO10 确有 27K 240,以致于 A 2 仅有 4K27K 4 与 1080 8 的选项。为了强调慢动作的势且为了友们着想,吉姆当然还是选择用 1080 8 来呈现囉!
不过慢动作拍摄时我遇到一个大问题,搭配前荧幕扩充模块录制慢动作时,前荧幕只会显示当前录制中的影片规格,构图画面却只出现在主相机上,也就是说我「自拍+慢动作」时,前荧幕是没用途的真的是傻眼猫咪!但就只有慢动作模式下会有这个问题,一般的 4K 录像或拍照都是正常的(韧体为比较新版本)
静止延时|缩时影片
过去我所拍过的缩时影片多数是手持移动或透过脚架固定在同一个位置上,但 A 2 的磁吸结构大大改变了我的拍摄习惯,而这次我测试 A 2 所累积的素材之中,缩时影片更是占比较大宗。因为它可以让我出双手去记录平常我法记录的画面,事后再回放观看时总觉得特别有趣,因此不论是拍摄工作、骑车或开车时我总习惯戴上它,让它纪录我一天的生活我的视野,这也是我觉得它比较大的卖点!,且相较于单拍影片来说,缩时影片的续航力也相对较长较省电。
静态拍照|12MP 支援 RAW+JPG
这类运动相机的拍照功能似乎都比较少人提起或测试,但 A 2 的拍照表现比我预期中的好太多了,主要应该是感光元件从 123 提升至 117 的缘故,而这也是主流智能型手机的主镜头规格,虽然没有运算摄影的加持,有效画素也不过 1200 万,点开原始大图检视时细节还是有的,边角的画质虽然有下滑但还在合理范围内,重点是 JPG 直出的色彩就够讨喜,不太需要额外再后制,如果还不满足的话也可以拍 RAW 档再调整。
DJI A 2 使用心得与结语
我知道想买的同学可能在发表当晚早就下订且入手了!不过累积素材总是需要时间嘛,我跟各位一样在看到 DJI A 2 发表时也是充满了期待与惊喜,「模块化结构」与「多形态磁吸扩充」的确将它推向另一个境界,不过际用起来才会知道箇中的得与失!大家比较在意的莫过于「主相机」的扩充性,虽然小巧玲珑又具备强大的拍摄规格,但续航力弱、不支援单机身充电、仅内建 32GB 的存储器就是一大罩门,当然以上可以透过扩充组来解决。
因为扩充模块都不支援防,当你装上扩充模块后想下水或在恶劣环境下拍摄,就得另外加购 NT$1,599 的防水壳,想要有第二颗备用电池的话,就必须添购 NT$1,899 的续航模块,相较于前代 O A 的原厂电池仅需 NT$600,我想光是这点就有可能让潜在客户打退堂鼓,这也是入手前各位必须了解的。
A 2 不论拆或装时都须倚赖传统的螺丝头,取而代之的是「多形态磁吸扩充」结构,不仅牢靠还更有效率,用过之后真的就回不去了它也因此让拍摄角度及用途可以更多元,当然如果 A 2 的后代机能改善前面提到的一些问题,想要主宰运动相机市场肯定不是梦想,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值得赞赏的部份:
磁吸结构加上袖珍的体积,颠覆了我们过去对运动相机的认知,携带及安装都相对便利
模块化设计让 A 2 能视需求搭配不同配件
155° 超广角不论拍景或自拍都好用,但稍不留神手指就可能入镜
RS 20 超强增稳与 HS 地平线增稳技术,用且效果显著
微距镜的效果突出,同时还能表现出浅景深
搭配磁力挂绳作业是我比较爱的拍摄方式,让我可以出双手记录眼前的景物
DJI M 与手机配对及连线速度且稳定
可以改进的部份:
主相机电池续航力不足也法换电池,且不支援 USB 充电
主相机内建存储器仅 32GB,需搭配扩充模块才能安装 M SD 及充电(非充)
主相机支援裸机防水10公尺,但外挂模块均不支援,变相强迫购买防水壳
拍 4K 影片或缩时影片都容易出现机身发烫的情况,录制后关闭荧幕多少会有帮助
搭配前荧幕模块拍摄慢动作时,只会提示当前的画质,构图画面则出现在主相机荧幕
DJI M 比较高仅能输出 1080 影片,不支援 4K 输出 |
|